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七夕節目:以文物為媒,解鎖七夕文化密碼
七夕溯古韻,碧霄傳新聲。
以節日之名,探尋源遠流長的文化基因;
借文物之形,展現流轉千年的中國式浪漫!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攝制的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七夕節目,將于8月4日20:00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溯源千古文物,解鎖七夕文明密碼。
“文物和文化遺產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p>
《古韻新聲》七夕節目
以近30件與七夕相關的文物
全景式呈現豐富多彩的節俗
及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人文情懷,
進一步推進傳統節俗文化的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以文物之美,傳歷史之韻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p>
七夕最初與勞作及星象觀測相關,
先秦古籍《夏小正》記載了
古人對織女星的觀測:
“初昏,織女正東向?!?/p>
并以此作為七月開始的標志。
古時的七夕有多熱鬧?
古籍《開元天寶遺事》提到
女子們在七夕會捉蜘蛛放到盒子中,
第二天以蜘蛛結網的疏密判斷“得巧”多少。
七夕節爆款玩具“磨喝樂”、
象征一舉奪魁的“紅木根雕魁星”、
《嬰戲圖》中小孩模仿魁星的逗趣模樣
……
都在向我們展示七夕節俗活動的豐富多彩。
古人對愛情的儀式感還不止于此。
晉國的太師專門給妻子仲姜
打造的禮物“春秋子仲姜盤”、
寓意幸福美好的“婦好墓玉鳳”、
展現鳳凰于飛的“雙鳳交頸玉執壺”
......
一個個文物被賦予中國人獨特的浪漫情懷。
《古韻新聲》七夕節目以文物為媒,
向觀眾展現出浪漫詩意、
有趣深刻的七夕佳節,
實現了文物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
活化利用與文化再現。
以節俗之趣,增文化自信
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七夕節目
以文物溯源傳統文化、
用文化訪談闡釋節俗內涵、
以國風樂舞釋放文物魅力,
潤物無聲地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歌曲《迢迢牽牛星》
展現出古人對浩瀚星空的無盡想象。
舞蹈《織·夢》
彰顯古人在一絲一線中蘊含的
高超技藝和智慧。
歌曲《邶風·靜女》
結合古代定情信物及相關文物、詩詞,
展現先秦時期青年男女的美好愛情。
粵劇歌曲《誰的思念》
深情演繹許仙與白娘子的千年之戀。
歌曲《愿予今夕》從歌詞到曲風,
乃至整個視覺設計和場景切換,
都在傳達七夕不光有情人之間的美好愛情,
還有更廣闊的對親人、朋友、國家的情感。
大型文化系列節目《古韻新聲》
以“思想+藝術+技術”的融合創作
助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
宣傳、推廣、轉化工作,
為您展示中華先民創造的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與您一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
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13個精品節目和近30件珍貴文物中,
開啟一場浪漫七夕之旅。
三維掃描技術助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宣傳
三維掃描技術結合互聯網、AI智能、虛擬仿真技術將文物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編輯的數字、數據形式,再以這些數據建立適合的數字化模型,結合文字、聲音、圖像等數據信息,從而達到存檔、瀏覽、管理宣傳等目的。從而實現文物數字化,數字化博物館,博物館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更好的展示傳承中華先民創造的輝煌燦爛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三維掃描技術可以根據需求,記錄文物雕塑真實、全面的形態特征
三維掃描數據模型展示
通過三維掃描技術重構其三維數據,真實快速地再現其原貌。
文物修復存檔
泰來三維專業提供三維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公司,曾多次為博物館提供三維數字化服務,包括從數據的采集、處理、建模到AR觀影、數字魔墻等數字化的實現等,泰來三維在文物數字化實景三維道路上愿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盡自己努力。
來源:中央一套微信公眾號
聲明:本網站部分的文章、圖片及材料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撤刪,謝謝!
感謝您的關注,詳詢三維產品 服務,可撥打北京泰來三維VIP 熱線:18710110038
聲明:本網站部分的文章、圖片及材料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撤刪,謝謝!